skyscrapers, buildings, harbor-5838029.jpg

上海香港离岸金融区别优势发展

一、离岸金融市场

(一)定义

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衍生市场的一种。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亦称“境外金融中心”,是非居民间从事国际性金融业务的市场。离岸市场以非居民为交易对象,资金必须来源于银行所在国的非居民和其他国际来源的外币资金。离岸金融市场是一种无形市场,从广义看,它只存在于某一城市或地区而不存在于某一固定的交易场所,它是通过所在地各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业务交往而存在。

(二)形成条件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或地区要形成离岸金融市场,必须要具备这样一些条件:

1.放宽金融管制和外汇管制,允许对跨境资本的自由流出流入,减少对利率及金融交易的限制;免除对外币存款准备金的要求;

2.有宽厚的税收政策,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诸如要求减免或完全豁免利息预扣税、所得税、地方税和印花税等;

3.保持所在地国家或地区政局、经济的稳定,政策变化和法律修订需具有较强的透明度,具备经济稳步增长的背景。要有健全的金融法律制度,以保护金融交易双方的市场秘密;

4.具备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具备有经验和高效率的金融机构,拥有大量金融专业人员和先进的国际通讯设备,为非居民提供高效率的金融服务;

5.具备有利的经济和自然地理位置,连接全球的国际金融市场网络,以及所在地城市或地区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相对集中等。

(三)影响

1.积极方面

从积极方面看,在战后世界金融的发展上,离岸金融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降低了国际资本流动的成本、强化了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便利了跨国公司的业务活动,而且用利率自由化、零准备金率等重新塑造了许多国家金融管理体制的面貌。

2.消极方面

从消极方面讲,且不提那些带有“洗钱”色彩的避税港,仅是通过离岸金融市场进行的资本流动,就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冲击各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深入发展,资本项目自由化、利率自由化、零准备金率等昔日离岸金融市场吸引资本流入的“卖点”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国家金融体制的特征,内外混合型、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对国家经济的冲击削弱,因而,对离岸金融市场的非议也就日益集中于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

首先,它给予国际游资逃避监管以及操纵资本流动的机会。现代机构投资者通常要接受严密的监管。以美国的共同基金为例,它必须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注册,在组织结构和经营的所有方面几乎都要接受严格的监管,包括可投资证券的类别、比重等。相反,对冲基金大部分在离岸金融中心注册,无需接受上述监管要求,并可以在大多数市场参与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奉行极为激进乃至不无操纵市场色彩的投资策略,而它们的这些策略在20世纪90年代的历次大的金融危机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其次,为逃税、资本外逃和洗钱犯罪创造了机会。资本外逃是世界性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尤其突出。当今15个重债发展中国家中,有9个曾经出现大规模资本外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和前苏联东欧转轨经济体的资本外逃问题也极为引人注目,以至于出现了这种说法:“俄罗斯惟一的资本形成发生在塞浦路斯的银行账户上。”这些外逃资本,就有相当一部分流入离岸金融中心。乌克兰前总理拉扎连科在任期间,利用职权从俄罗斯低价购买石油,然后在乌克兰市场上高价出售牟利,所得非法收益中相当一部分流向离岸金融中心。1999年8月,瑞士调查人员在日内瓦某家银行发现拉扎连科1996年设立的私人账户,该年流动在这些账户上的资金总额有7200万美元,其中约4400万美元流向加勒比地区的银行。尤科斯、秋明石油、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等在私有化浪潮中涌现的俄罗斯巨型企业集团,其法定注册地均不在俄罗斯国内,而是选在塞浦路斯、直布罗陀、英属维尔京群岛等避税港型离岸金融中心。在这些莫斯科力量不及的地方,正在忙于化公为私的人可以合法洗钱,已经化公为私者则可以大幅度避税。

离岸金融中心在协助逃税、资本外逃和洗钱犯罪中的作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感。2000年6月21日,反洗钱国际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宣布了与打击洗钱活动合作不力的国家和地区名单,巴哈马、开曼群岛、库克群岛、多米尼加、列支敦士登、马绍尔群岛、瑙鲁、纽埃、巴拿马、圣基茨和尼维斯、圣文森特等离岸金融中心名列其中。

3.监管问题

随着离岸金融中心对国际经济生活的影响日趋显著,国际社会已经难以容忍离岸金融中心完全游离于监管之外,对离岸金融中心的国际监管趋向强化,监管的目标是改进其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

(1)国际经济组织的全球监管协调

目前,最重要的全球性金融监管协调机构是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以及“G7”1999年2月建立的金融稳定论坛。该论坛建立后,陆续吸收了澳大利亚、香港特区、荷兰、新加坡金融监管当局的代表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国际监管机构和中央银行专家组成委员会,从而大大增强了自身的影响力。虽然这些机构发布的准则并无强制效力,成员国可选择实施,但为了表明本国金融稳健,成员国通常会竞相实施这些准则,甚至执行更严格的规定。

1999年4月,金融稳定论坛成立离岸金融中心工作组。在2000年3月发布的报告中,该工作组建议离岸金融中心实施国际认可的标准,特别是关于监管、信息披露和信息共享的标准,并建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其他标准制定机构开展合作,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正式的程序来评估离岸金融中心遵循国际标准的程度。由于各离岸金融中心对国际标准的遵守程度不同——香港、新加坡等离岸金融中心拥有颇为完备的监管体制,而加勒比地区、太平洋岛屿离岸金融中心则几乎是没有任何监管措施的“避税天堂”,为激励离岸中心遵循国际标准,离岸金融中心工作组按照金融监管质量和国际合作程度将各离岸金融中心分类,实行区别待遇。其中,开曼群岛、萨摩亚、英属维尔京群岛属于“根本不合作者”。

(2)来自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压力

欧盟要求离岸金融中心加强监管的努力是围绕推行新的“储蓄税收法”(今年1月1日升效)展开的。由于西欧各国税率较高,欧共体/欧盟国家一直有大量的居民资产存放在瑞士、卢森堡以及加勒比地区和太平洋岛屿离岸金融中心,从而侵蚀了欧共体/欧盟国家的税基。“地下经济”发达的意大利和高税收高福利的德国税源所受侵蚀尤其严重。2002年1月,欧盟通过新的“储蓄税收法”,目的是清除银行保密制度,保证欧洲各国政府能从本国公民的存款利息及投资收入中获得相应的税收。2003年2月,欧盟通过了制止资金外流的草案,规定从2004年起,除卢森堡、比利时和奥地利之外的欧盟成员国都必须采用银行信息交换机制,以便存款人居住国政府了解本国居民在海外的存款利息收入,并对其征税。瑞士不愿意放弃银行保密制度,但在欧盟的压力下与之达成协议,向欧盟公民的银行账户征收特别税。

欧盟推行新“储蓄税收法”的努力重创了欧洲各避税地的离岸金融业务,从而促使资金流向欧洲以外的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因此,欧盟及其成员国向欧洲以外的离岸金融中心施加压力,要求其配合新“储蓄税收法”。由于加勒比地区离岸金融中心很多是欧洲国家的属地,因此成为欧盟及其成员国施加压力的重点。

在国际压力下,离岸金融中心相继或多或少强化了对离岸公司的监管,尤其是金融机构。

(3)中国的政策选择

我国内地与离岸金融中心之间跨境资本流动规模上升,也具有正反两方面意义,所以,有关离岸金融中心资本流动的政策也应当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无序的离岸金融中心资本流动给我国经济生活造成的混乱,要加强对其监测和监管;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内资企业大量赴离岸金融中心注册,固然部分动机是为了逃税、财务造假乃至侵吞公有资产,但也有部分动机是为了满足跨国经营在资金跨境调度等方面的需求,或是为了取得与外商平等的待遇。对这些正当需求,政府应当努力予以满足,从而削弱其赴离岸金融中心的内在动机。企业通过离岸公司隔离风险和提高资产流动性的期望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借此逃税和侵吞资产的动机则是需要提防的。可供选择的具体政策措施如下:

改进对资本流动的监管 迄今,我国的资本项目监管还是一种不对称而且不全面的监管:对资本外流的监管严于对资本内流的监管,对内资机构的监管严于对外资机构的监管。有鉴于此,应将资本内流与资本外流、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一体纳入监测范围。其中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内地外经贸和证券监管部门应当通过适当方式将在实质上属于内资企业的离岸公司纳入监管范围,尤其是对同时在海外上市的公司,以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2003年开始执行,是这个方面的重要进展。只有在弄清楚中国与离岸金融中心之间资本流动的真实规模、构成、资本来源的基础上,才能提出适当的政策,这是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

加强对离岸金融中心的监管,离不开国际合作。我国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实力要求离岸金融中心为我国而提高其资本流动的透明度,但我们有能力通过推进国际组织的监管而从中受益。要充分重视香港的特殊作用。

适度限制有关机构在内地开展离岸金融服务 目前,已经有公司在中国内地开办了代理注册离岸公司业务,如巴拿马摩根&摩根律师事务所、离岸港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鸿基国际商务等,其主营业务中均包括“注册离岸公司或提供离岸金融服务”等业务。按照“法无明文禁止即为许可”的原则,政府不宜明确禁止它们开办这类业务,这样做反而可能使它们和有意注册离岸公司的企业转入地下市场,更加难以监管。但是,政府应当限制这些企业的业务宣传,如在其广告刊登方面做出限制等。实际上,美国也限制在美国出版的报刊上刊登宣传离岸金融服务的广告。

整顿国有资产转让和改制工作 目前,离岸金融中心对我国的最严峻挑战就是可能助长国有资产改制转让过程中的腐败行为。为此,政府应当大力整顿国有资产转让和改制工作。

加强对离岸公司投资企业的金融监管,防范其从境外转嫁金融风险 首先,银行业协会应当推动各家银行改善信息交流,包括本地和异地的信息交流,以便掌握离岸公司投资企业的整体资产负债状况。尤其是对属于同一集团的多家离岸公司投资企业,应当努力掌握集团总体资产负债结构。其次,通过各种方式改进与离岸金融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流,尽可能提高离岸公司经营的透明度。

放松资本流动管制,便利企业跨国经营 一些企业之所以热衷于注册离岸公司,原因之一就是想借此规避现行外汇管理制度中的某些过度管制措施,取得资金运用的更大主动权,满足本公司开展跨国经营的需要。鉴于我国目前已经不存在外汇缺口,适度放松企业海外投资的外汇管制、满足企业的上述正当需求正当其时,政府在这方面的改革应当继续下去。

取消对外资的过度优惠,实现内外资待遇平等 企业注册离岸公司的动机之一是享受对外商的“超国民待遇”。目前,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遭到的反对日益强烈,从税收、审批、土地、借用外债等方面减少直至完全取消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时机正日益成熟。 (世界知识)

二、国际离岸金融的整体情况

(一)发展历程

现代离岸金融市场大致是在近50年里发展起来的。

1968年10月1日,设在新加坡的美洲银行首先获准设立一个亚洲货币单位;至1970年,新加坡又批准花旗银行等16家银行经营境外货币业务,亚洲离岸金融市场由此开始形成。此后,香港、马尼拉、东京、纳闽(马来西亚)、曼谷相继设立了离岸金融市场。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联储允许美国银行在加勒比地区的巴哈马和开曼群岛建立只有一个信箱的“贝壳”分行(shell branches),并藉此参与欧洲美元市场,加勒比地区的离岸金融市场开始形成。

虽然离岸金融市场起初是为逃避监管而产生的,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的情况下,不少国家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在本国设立离岸金融市场,试图获得提高金融服务收入、资本流入以及增加本国金融服务业就业等利益。不仅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发展中国家如此,就连美国也于1981年在纽约、底特律等地设立了从事离岸金融业务的“国际银行设施”,试图将从事离岸金融业务的美国银行吸引回老家。

(二)世界三大离岸金融市场

1.香港

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一直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香港的营商环境优越,资金信息流通,市场开放,自由有序,集合世界各地的专才,配合完善的基础建设、独立的法治制度,以及低税率等多方面优势,是内地企业“走出去”的理想平台。香港的税制简单且税率低,被誉为中小企业的天堂、创业的沃土。 香港采用地域来源原则征税,即只有源自香港的利润才须在香港课税,而源自其他地方的利润则不须在香港缴纳利得税。简言之,即使在香港成立了有限公司,但如果公司业务利润并非来自香港,公司便可于申报香港利得税时,同时向香港税局申请“离岸收入”以豁免缴纳香港利得税。

2.英属维尔京群岛(BVI)

(1)英属维尔京群岛概览

英属维尔京群岛(BVI)位于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间,官方语言为英语。BVI的行政权力来自英国女皇,由派驻当地的总督代行权力。岛内的法律沿用英国普通法。BVI以金融服务和旅游业为主导,旅游业占全国收入的45%,而近50%的政府收入来自离岸公司的牌照费。

在BVI注册的公司,在全球所赚取的利润均无须向BVI政府缴税。BVI没有外汇管制,任何货币都可以自由进出。截止2014年,有逾100万所公司在当地注册。BVI的标准货币为美元。 案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易、优酷、TCL国际、华润置地、光大国际、蒙牛乳业等优质的公司都选择在BVI注册。 (2)BVI与中国的关系

BVI没有与中国或者我国香港地区签署免双重征税协议。不过,早在2009年,中国便与BVI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英属维尔京群岛政府关于税收情报交换的协议》及议定书,并与2010年12月30日起生效。原始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现有居民多为非裔加勒比海人,为英国属地被称加勒比海避税天堂,全球获取外国投资排名第四,外国投资首选地政府颁布《国际商业公司法》,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离岸金融中心。

3.开曼群岛

(1)开曼群岛概览

开曼群岛(Cayman Islands)是在西加勒比群岛的一块英国属地,由大开曼、小开曼和开曼布拉克3个岛屿组成。岛内的法律沿用英国普通法。 金融和旅游业是开曼的两大经济支柱。开曼是全球四大离岸金融地之一、世界最大的离岸银行业中心、世界第二大离岸专属保险基地、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和“避税天堂”。开曼群岛的货币是开曼群岛元。

开曼没有外汇管制,任何货币都可以自由进出。全世界最大的25家银行都在开曼设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岛内的金融业、信托业总资产已超过2,500亿美元,占欧洲美元交易总额的7%。每年平均约有4,300家公司在此注册成立。全球700多家银行在开曼群岛都有分支机构。中国地区的百度、阿里巴巴、分众传媒、人人网、奇虎360等优质的公司,美国地区的可口可乐、宝洁、Apple、Intel等全球知名的企业都选择在开曼群岛注册。

(2)开曼与中国的关系

开曼没有与任何国家签署免双重征税协议。开曼群岛与中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签订纳税信息交换协定。我们认为,相较于BVI和百慕大,开曼的保密性更高,所需要披露的信息更少。当今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商业越来越呈现跨国界的发展趋势,企业也经常用跨国经营来增强企业实力,扩大企业的经营区域,而注册成立海外离岸公司是企业走向世界,开展跨国业务,提升企业国际形象的捷径。

三、我国的离岸金融情况

(一)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

1989年以来,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先后批准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在国内试办离岸金融业务。

(二)香港离岸金融市场

1.概述

香港演变成一个国际金融市场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 ,香港从一个英属殖民的“自由港”发展成当今亚洲乃至全球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通过外资银行数量的增加来体现,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政府的严格限制,外资银行在香港的发展速度缓慢,到1975年,香港的外资银行只有28家,而到了1980年则上升到了 88家,至 2007年香港已有 138家持牌银行,其中 115家的注册地在香港以外。外资银行机构在香港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带动了香港 离岸金融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香港离岸货币存款量也因此 逐年上升,截至2007年底,香港外币存款规模已经达到27447 亿港元。目前,香港已经成为一个向世界广泛提供借贷资金 的市场,是亚洲银团贷款的中心。

香港离岸金融市场是典型的内外混合型口。内外混合型离岸金融市场是指离岸业务和国内业务不分离,目的在于发挥两个市场的资金和业务的相互补充和促进作用。这类市场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并不严密 ,可以向国内流入或从国内向境外流出,对从境外流入资金的利息不征收利息税,外汇资金也不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并且允许非居民经营在岸业务和国内业务。

2.存在的风险

香港离岸金融市场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离岸金融市场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信用风险,它是指交易对方违约等导致无力履行合约义务,而给离岸银行带来经济损失的金融风险。传统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交易对手违约造成的损失,即主要集中在离岸银行的贷款业务,但随着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的进步和风险环境的变化,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与市场风险相重叠部分,即由于交易对手履约能力和信用水平变化 而使投资组合中资产价格下降进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另外 ,交易方的经营能力、资本规模 、道德水平 、经营的连续性等都 会影响信用风险发生的大小。

(2)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通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当商业银行为了向国内企业发放贷款而从离岸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所在国的外债数额就会扩大,而外债规模扩大的最终结果则会是国内外债规模失控,当大规模的外债到期时,就会引发债务危机并导致本币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而随着外币不断的转换成本币,国内货币扩张的压力就会随之而来,这势必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甚至导致本币贬值和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大量举借外债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将不断增大,而贷款过程中一旦出现呆账和坏账,将会导致整个银行 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出现问题 ;另外,国内信贷会随着国外资本的大量流入而迅速扩张,其结果是国内供不应求,进而引起国际收支巨额逆差,此时一旦资金断流,整个金融系统将会有崩溃的危机,甚至经济也将迅速萎缩,即出现所谓的“过度借贷综合症”,在这方面,1997年的泰国金融危机便是很好的证明。

(3)流动性风险。离岸金融市场的离岸业务主要以存贷款为主,它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两头在外”,这就使得对于贷 款客户的负债结构、经营情况、背景等方面的了解困难重重,这无形当中使得离岸银行的兑现能力大大降低,即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再加上有些离岸金融市场的离岸和在岸市场业务不分离,这就可能引起对离岸信贷业务的决策产生偏差,如果没有一套比较科学的离岸信贷风险管理与监管机制,就必然导致防范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

(4)法律风险。当前的离岸金融市场还处在不断的发展与摸索,相关制度规定和法律条文还不够完善,这便给一 些不良商人和腐败分子带来了渔利的机会,而他们的投机活动将大大增加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首先 ,它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侵吞国有财产的途径并进一步导致了资本的大规模出逃。这是因为离岸金融市场有着非常便利的资产专业渠道, 这极大地方便了不法分子的不法行为。其次 ,企业可以利用 离岸金融市场的便利进行欺诈。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可以利用离岸市场的信息不透明的特点来虚增资产 ;另外,由于离岸市场的免税待遇,于是企业可以通过在不引起税收成本增加 的情况下虚增自己的经营业绩以达到上市“圈钱”的目的。再次,企业可以通过让其控制下的信息披露义务较高的子公司 账面债务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 ,而企业整体的高负债却不对 外公开的方式来转嫁金融风险。最后 ,离岸金融市场因其宽 松的金融规则 、自由的公司法和严格的公司保密法等成为一些人的洗钱天堂,他们利用这里的各种保密服务,大肆洗钱, 隐瞒或掩饰他们的犯罪收益。

(5)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通过离岸金融市场,一国的货币可能在境外被积累起来,而一旦这些积累起来的货币被投机者利用 ,他们就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上的操纵来影响该国货 币的汇率和利率。当市场上的在岸资金和离岸资金的利率出 现较大差别而又不能有效地渗透时,就会引起资金的大规模 套利转移。如果离岸利率较高而在岸利率低 ,则国内资金会外流;而如果离岸利率低而在岸利率高,则会引起大量的离岸资金流入国内。对于离岸账户和在岸账户没有严格分开的 市场,就可能会出现有限的外汇资源通过离岸账户外逃 ,从而给自己国家的外汇管理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样,如果一国 的外汇价格的市场价格和控制价格不同时,也会引起在岸外汇资金和离岸外汇资金之间的套汇行为,从而给国家的外汇管理带来诸多的难以控制的因素。

3.风险控制

(1)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针对离岸金融市场容易发 生信用风险等情况 ,建立离岸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审批制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对想要开办离岸业务的机构要有一套完善的审批程序。视申请人要求的不同、资信状况的不同和资本实力的不同,分别颁发权限不同的牌照,并对它们的业务 范围作出相应的规定 ,同时分别针对持有不同类牌照的离岸 银行进行有区别的管理;所有离岸银行都必须以分行的形式建立 ,以保证每家离岸银行都有各自的总行来作为其最后偿债人,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离岸分行倒闭对所在国金融 市场的冲击。对于企图进入的外资银行,我们要着重考虑其 总行的资本、信誉、风险控制等是否满足其作为最后偿债人 的要求。

(2)严格监管离岸业务。根据国际上的有关规定 ,对离岸银行的各种风险实施管理 ,尤其要重视资本充足率要求和流动 性的要求。2007年以后对离岸银行风险的监管主要是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来进行的。需要指出的是,外资离岸分行的清偿能力监管责任和合资离岸金融机构的清偿能力 监管责任分属于不同的监管当局,前者在其母国监管当局, 而后者则分属合资方的监管当局。与此同时,要不断地完善 离岸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 对离岸银行的风险资产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进行量化指 标考核。

(3)严格退出监管。退出监管是当风险发生时的一种事后补救监管,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主要包括 :第一,危机预警机制。它是指危机发生之前,有关监 管当局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特别关注,防止其进一步扩大 的制度。第二,存款保险制度。它是指按照一定的比例向特定机构缴纳保险费,当风险发生时可用其来弥补一定的损 失 ,以此来保障相关机构的安全经营。第三,最后贷款人制 度。当出现资金困难时,离岸金融市场中的金融机构可以向 金融监管机构借贷一定额度的资金,以度过难关避免破产。 就目前的情况表明,许多的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国对相关的退 出监管流于形式 ,并不像准入监管那样严格 ,尤其是很多离岸市场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不采取存款保险金制度 ,这 确实可以促进相关离岸业务的发展,但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 市场的风险。

(4)加强离岸金融机构监管的国际合作。离岸金融市场产生于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为此加强对离岸金融机构监管的国际合作 ,实现离岸金融机构所在国与母国的监管信息共享 ,吸取其他国家对离岸金融业的监管的先进经验显得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离岸金融业的监管水平,使离岸金融风险能够事先防范或及时化解。

(三)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

1.建设意义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 2013 年 8 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并于同年 9 月正式挂牌成立。从功能定位来看,上海自贸区将成为亚太区最大的自由港,同时还将建成集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功能于一体的国际金融中心。考虑到离岸金融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离岸金融市场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 构建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不仅有助于上海自贸区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而且对我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意义深远。

首先,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提出了更多的离岸金融服务需求。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为国内企业走出国门 , 加入国际竞争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走出去企业迫切需要离岸金融服务。这些企业大致可分为四类:自贸区内企业、外向型的中小企业、“走出去”企业和航运企业。对于自贸区内企业而言,其日常经营中有大量频繁的跨境收付款,以之前的上海综保区为例, 2010 年上海综保区累计完成的进出口贸易额达 806 亿美元, 同比增长 42%。由于境内金融机构提供的离岸金融服务有限, 大部分自贸区企业往往通过注册离岸公司,把资金运作中心 放在香港、新加坡等地的银行。对于外向型的中小企业和“走出去”企业而言,由于这些企业与境外银行没有长期的企业 关系以及相应的信用评级等级,其境外融资面临困难,因此对境内银行的离岸金融服务也有很大需求。
其次,上海自贸区的建设需要离岸金融充当风险防火墙机制。上海自贸区将全方位为企业提供与海外资本和市场对接的窗口,未来,企业法人可在自贸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 这意味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将对自贸区企业做更大开放。在这种情况下,缺乏相应隔离机制,此举扩大人民币跨境流动规模, 最终使国内宏观经济和金融部门受到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因此,自贸区的设立客观上需要建设离岸金融中心从而将跨境资金流动限制在区内,从而起到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冲击的作用。同时,在离岸金融中心内,离岸人民币业务可以形成有别于区外的利率和汇率,更加市场化的利率和汇率水平也可以避免国际游资的套利。此外,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还可以防范自贸区内金融业务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传染,起到风险防火墙的作用。
再次,建立上海离岸金融中心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前提条件。纵观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地区金融中心 , 如纽约、东京、伦敦、新加坡和香港 , 都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离岸金融市场。因此,对于正在谋求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来说 , 创建和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是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在人民币短期内不能实行完全自由兑换的情况下 , 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会遇到一些阻碍 ;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离岸金融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是非居民 , 可以避开现行外汇管制来实现资金流动 , 因此,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不仅如此,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也将意味着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从而使上海的金融市场体系更为完备 , 逐渐与国际接轨。
最后,建立上海离岸金融中心有助于形成改革的倒逼机制。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好处并不局限于本地,其更能通过示范效应推动国内经济金融领域改革。就当前而言, 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已进入到关键阶段。上海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不仅可率先在区域内探索人民币的国际化,还将通过资本套利等方式加速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建立,并为市场化的利率和汇率水平设立参考值。从这个意义上讲,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在吸纳海外低成本的资金,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达到“以开放促改革”的目的。

2.建设模式

(1)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模式选择

总结各国的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离岸金融中心”有三种类型,即内外混合型、内外分离型和渗透型。内外混合型是 “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的最高境界,即离岸金融业务与国内金融业务不分离,资本流动高度自由化,其典型为伦敦、香港 ; 内外分离型一般是所在国政府专门为非居民交易而人为创设 的国际金融平台,其典型为纽约、新加坡和东京等 ;渗透型是在分离型基础上的再发展,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分立,居民交易和非居民交易基本分开,但允许两个账户之间有一定 程度的渗透,其典型是泰国的曼谷和马来西亚的纳闽。下面, 我们将对自贸区的三种模式进行比较 , 以分析上海自贸区应采取何种模式。
就本质而言,在内外混合型离岸金融中心 , 境内外业务融为一体 , 居民和非居民均可以从事各种货币的存放款业务。由于混合型离岸金融中心缺乏隔离机制,在国际资本流动的作用下,外部的经济政策冲击、通货膨胀等因素都将会对国内经济、金融市场冲击较大。内外分离型的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对离岸金融业务和在岸业务进行严格的分离 , 银行有记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两套账户 , 账户之间不能混淆 , 在此模式中 , 金融当局对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分别加以管理 , 从而保持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相比之下,渗透型离岸金融中心能够更好地利用外资,同时较混合型模式能够更好地控制资金在境内外市场间和在岸、离岸账户间流动,因此较少对国内经济金融造成冲击。
就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的国际经验来看,全球主要离岸中心(如纽约和东京)在初期均建设成为内外分离型离岸中心, 其后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的创新,才逐步放松管制, 向渗透型转变 ;由此可见,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中心则建立在本国金融体系比较完善、金融运行机制高度发达、金融自由化程度高的基础之上,而我国并不具备建立内外一体型离岸金融市场的经济环境。
鉴于我国目前经济体制并不完善,并考虑到上海自贸区基于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原则已经把自贸区与内地进行隔离,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首先应选择内外分离型,将离岸金融业务和在岸业务分开经营 , 待国内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后,可将离岸中心转型为渗透型离岸金融中心。
(2)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
目前,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浪潮中,香港已经成为最大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同时,新加坡、伦敦和纽约等地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也发展迅速。因此,未来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有明确的功能定位。
不同于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地,上海的离岸金融中心是以服务自贸区为目标的本地离岸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极大便利,未来,随着更多的企业借上海自贸区加入国际竞争,这些企业迫切需要离岸金融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应立足于服务自贸区,旨在为区内走出去企业提供离岸金融服务。
此外,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还应着力于辐射长三角经济区。若将上海与香港的经济腹地进行比较,上海背靠经济水平持续发展的长三角地区,香港则依靠珠三角的发展。相比之下,长三角的经济生产总值长期高于珠三角地区,而且从 2008 年起,增速也高于珠三角地区。因此,上海有着最为雄厚的腹地经济实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潜力十足。
综上所述,从功能定位来看,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应依托国内强大经济基础 , 以产品开发为重点、人民币衍生品交易和金融期货推出为突破,建成主要面向国内 , 服务于上海自贸区的内外分离型功能性离岸金融中心,并通过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吸引国际资本 , 从而创建吸引外资企业及 FDI 流入的辐射长三角经济区的国际金融中心。

3.制度安排

(1)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原则下设立自贸区离岸金融账户

设立自贸区离岸金融账户是将上海自贸区建设成离岸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就目前而言,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的非居民金融账户分为离岸银行账户(OSA)和非居民账户(NRA),其中,离岸银行账户集吸收存款、提供融资和现金管理服务为一体,在监管上参照境外银行及境内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 ; 而非居民账户则是为了方便境外企业资金收付的结算账户, 因此在监管上只要求开户银行进行资金用途的审查备案。但无论是离岸银行账户还是非居民账户其业务范围都过于狭窄, 不能满足企业的离岸业务需求,从而导致企业往往绕道香港、新加坡寻求离岸金融服务。首先,对于离岸银行账户(OSA),只有浦发银行、交行、招行等少数银行设立了离岸银行账户, 其他银行只能在海外支行经营离岸业务 ;且离岸银行账户只允许吸收外币存款并发放外币贷款,不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 这些严重限制了离岸银行账户的发展。其次,非居民账户(NRA) 本质上只是用于跨境贸易的账户,其账户存款只能支付活期利率,且不能用于境外贷款,这部分资金虽然可以用于境内贷款但却占用银行短期外债指标,因此,银行发展离岸业务的积极性十分有限。

自贸区离岸金融账户的设立应基于“一线放开,二线管住” 的原则,对现有的离岸金融账户取长补短。自贸区离岸账户可以现有的离岸银行账户(OSA)为基础,参照香港等离岸市场的金融业务,批准更多符合条件的银行参与经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离岸业务需求的同时,实现将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的基本隔离。具体而言,自贸区账户可以采取“名单式”管理,重点向自贸区内的企业和非居民开放,对于区内企业和非居民在经常项目下的交易可以开放其在岸账户与自贸区账户之间的渗透限制 ;同时,为了避免自贸区账户的设立对于国内金融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的冲击,在资本项目下的交易应采取额度审批制,允许境内离岸人民币业务将有限额度投资于境内市场,尤其是对于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非居民,可按香港离岸汇率为其开展人民币业务 ;不仅如此,应保留存款准备金等监管指标,在必要时启动准备金、存贷比等调控手段控制离岸资产规模的扩张,防范其快速扩张带来的潜在风险。

(2)扩大离岸人民币业务 , 建设自贸区离岸资本市场体系

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可以通过贸易、投资等多渠道吸引国际资金,因此,未来应借自贸区离岸中心建设的契机,扩大人民币离岸金融服务范围,以满足自贸区内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融资需求。

首先,应建设离岸债券市场。可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外企业发行人民币或美元债券,以离岸债券市场直接融资为境内外企业提供跨境融资服务。这一方面可以为自贸区内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有效降低境内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 还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改变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落后的局面。

其次,应建设离岸人民币股票市场。境外企业到本国挂牌上市是评价离岸金融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2007 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规模已经列全球第四,但国内股票市场仍仅对境内企业开放。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为启动“国际板”股票市场提供了重要契机,未来,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可尝试建立境外企业的人民币股票发行和交易市场,为自贸区内的跨国公司提供股票融资渠道和跨境股权融资支持。

最后,应建立离岸金融衍生品市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 由于金融管制的存在,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较为落后, 金融创新有待深化 ;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客观上需要发展离岸金融衍生品市场来为自贸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和风险对冲机制。具体而言,应遵循为自贸区服务的原则,引入金融衍生品产品和投资工具,为投资者提供期货、期权、互换等跨境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平台,并创新发展人民币衍生品,逐步推出债券期权期货、个股期权期货等人民币类金融衍生品。

(3)降低准入门槛和税率,引入更多的离岸金融机构

从国际经验看 , 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有相当数量的离岸金融机构的参与 , 其中跨国银行是离岸金融业务的主体 , 没有一定数量的外资银行介入 , 离岸金融中心往往难成规模。因此,未来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应进一步降低外资银行准入门槛,对自贸区内的外资银行平等地开放离岸金融业务。值得指出的是,离岸金融机构的引入并不威胁到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相反还将对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商业化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因为,通过建设离岸金融市场和引入离岸金融机构,国内银行加入全球资金大循环 ,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 这将有助于打破我国目前金融业经营中的»垄断»格局 , 强化金融竞争机制 , 促使国内金融机构加强经营管理 , 改善服务 , 创造多样化的业务品种 , 降低成本 , 提高经营效率 , 增强防范风险能力 , 起到倒逼国内金融机构改革的作用。

为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参与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应给予离岸企业以税率优惠和税收减免。纵观离岸金融中心形成历史 , 对于离岸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是各国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的共同之处,这也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内在规律。以亚洲美元市场的形成为例,香港和新加坡在地理和基础设施方面相差无几 , 且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早于新加坡 , 但新加坡政府对美元离岸业务进行了大幅度的税收减免,同时还免除了 1.5% 的利息预扣税, 这促使亚洲美元市场最终落户于新加坡。有鉴于此 , 未来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应保证其经营离岸业务的税率低于国内同类业务的税率,同时保证上海离岸金融市场的税负不高于香港、新加坡等离岸金融市场的税负水平。

(四)中国企业与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的合作

1.泽西

(1)优势

泽西一直在GFCI中排在离岸中心的第一名,也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合组织(OECD)等机构的认可。泽西是被经合组织“白名单”认可的行政管辖区,已经与中国等国家签署了税务信息共享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泽西列为“最高级别”的国际金融中心,与二十国集团(G20)和欧盟的金融中心并列。

泽西有近13000名专业人士,他们尤其擅长银行、信托和基金管理等领域的金融服务。

(2)如何帮助中国企业

泽西可以从三个方面帮助中国。

首先,许多国际上的大公司在泽西成立控股公司,将其作为上市工具,便于其资金流入中国,帮助中国经济发展。

其次,泽西能帮助中国公司“走出去”。目前,中国有65家公司在伦敦上市,其中注册在泽西的有16家,约占1/4。

第三,中国企业和个人创造财富的速度都十分惊人,泽西能帮助中国富人投资海外市场。由于香港和英联邦的历史渊源,泽西已有几十年向港资企业提供基金管理服务的经验,现在也有了一定的服务中国内地企业的经验。 泽西可以让买卖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效率。如果中国企业与交易对手直接交易,可能会遇到种种税收问题,交易本身可能会受到欧盟审查。但如果通过在泽西的控股公司或信托交易,问题就简单多了,因为公司注册地在泽西而非伦敦。以赴伦敦上市为例,注册在泽西的公司与英国公司在伦敦上市的门槛是完全一样的,泽西之所以有此待遇,也是因为和英国关系好。需要指出的是,注册在泽西的控股公司不是“皮包公司”,泽西是“实体”管辖区,监管环境良好。

2.百慕大

(1)优势

百慕大的金融服务政策与环境有着独到的特点。百慕大具有宽松的法律环境、完善的金融制度、发达的金融服务。此外,百慕大税点很低,对于在当地注册的企业不征收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可以避免双重税收。同时,会对投资企业的公司信息严格保密,对投资者保障更高。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目前在香港注册公司章程和框架很大程度是参考百慕大和开曼,在此注册公司,较容易在香港上市。而且,百慕大是企业进行香港上市的最佳“跳板”,这也是百慕大吸引国内企业的核心优势。

除此之外,投资百慕大还具有注册企业更容易上市、更容易吸引海外投资、更容易实现海外并购等优势。相较于其他加勒比区的金融中心,百慕大相距美国最近。纽约、波士顿等重要门户城市可以在1.5小时到达。所以,百慕大也成为投资美国的最佳选择平台。

(2)百慕大与中国

百慕大国际商务协会首席执行官Cheryl表示,百慕大在中国有着长期的商业推广与发展规划。“我们希望上海路演成为一个全新的、成功的开端。”Cheryl说,“目前我可以透露的是,我们正在计划与上海市有关机构和企业召开会议,做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这些机构和企业包括上海市委市政府、工商局、税务局、上海外商投资发展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相关商会和企业等,我们将根据市场的需求,深入商讨共同合作的领域,并希望能与相关部门在上海签署谅解备忘录,以进一步明确未来合作领域和方式。”

Cheryl在最后强调:“尽管我们和中国的关系较新,但是回顾过去的20年,对于支持中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我们感到很自豪。现在在百慕大注册的与中国相关的公司超过700家,这些公司涵盖了能源、贸易、房地产、制药和通讯等诸多领域,他们在世界各地的业务都十分活跃,我们已经迎来了与中国伙伴开展双赢合作的全新开端。”

 

参考文章:

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分析 咸适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成都,610074)

海南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构想 徐文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 100192 )

机遇:聚焦离岸金融中心百慕大 刘璐《经济》2012年第05期

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的模式及制度安排 汪 川、赵 瑾

什么是离岸金融市场 邓海云

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控制 李万金 (海南大学 ,海口 570228)

梅新育:解读离岸金融中心 天堂里的罪恶

离岸金融中心有三大条件

世界三大离岸金融市场

2 комментария к “上海香港离岸金融区别优势发展”

Оставьте комментарий

Ваш адрес email не будет опубликован. Обязательные поля помечены *

keywords:Юрист в Китае Юрист в Китае